我國研究表明,50%~80%的育齡期女性,至少有過一次輕度的經前期綜合征。其中,30%~40%需要治療,2%~10%嚴重影響正常生活。
經前期綜合征(PMS)是指,女性來月經前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和情緒方面的不適癥狀,與疾病無關,月經結束后會自行恢復正常,但癥狀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生活。一般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:
1、軀體:頭痛、下腹痛、乳房脹痛、水腫、食欲亢進、體重增加等。
2、精神:情緒不穩定、易怒、感覺無助、容易疲勞、焦慮、抑郁、睡眠障礙等。
3、行為:注意力不集中、興趣降低、工作效率低、容易出錯等。
大姨媽前的“作”,真的不是她故意的。
經前期綜合征的確切病因不明,目前的研究認為,其可能與精神因素、社會因素、卵巢激素失調和神經遞質異常等有關。
很多女性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,精神比較緊張,加之來月經前(黃體后期)雌、孕激素撤退引起激素水平波動,可能影響 5-羥色胺、阿片肽等神經遞質的濃度和活性,從而影響情緒。
經前期綜合征較輕時,女性可以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;癥狀嚴重時,女性難以自控,正常生活都可能受到影響。因此,經前期綜合征的種種表現,絕不是故意的“作”。
如何改善經前綜合征癥狀?
1、調整生活方式
癥狀不嚴重的女性,可采取調整生活方式、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改善癥狀。
(1)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,避免應激等不良生活事件,調整睡眠習慣等。
(2)糾正負面情緒、改善行為模式等認知行為療法,適用于改善緊張、疼痛等癥狀。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鈣和維生素B6,可以減少不適,改善情緒。
2、藥物治療
癥狀嚴重的女性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輔以藥物治療,如復方口服避孕藥、選擇性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(GnRH)激動劑、抗抑郁藥等;也可用采取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益氣養血、健脾利水、滋腎溫腎等不同中醫方法對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