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有網友發帖求助,“巧克力囊腫是否能徹底治愈?”(戳此處直達原帖)
@彭于晏的老婆呀
“13號做完腹腔鏡囊腫剝離的手術,冰凍報告顯示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。以前一直無感,近兩個月突然大了起來,已經長到17cm巨大囊腫,到了必須做手術的地步,醫生說5公分以上就要考慮手術了,你這個那么大,日;顒佣家⌒哪夷[破裂……為自己求藥,有沒有人看了哪位名醫有辦法治愈的?”
究竟什么是巧克力囊腫?和巧克力有什么關系?如何治療?能被治愈嗎?
--------名醫說Talk Show時間--------
浙江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周錦紅

大家常說的“巧克力囊腫”,就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,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病變。因手術時,囊腫內流出液體的呈褐色,而且黏稠如糊狀,很像巧克力液體,所以稱其為“巧克力囊腫”。
那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?
正常的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腔最里面。卵泡發育時,會釋放雌激素到血液中,子宮內膜開始增厚;半個月后,卵子排出,孕激素開始產生,子宮內膜繼續增厚;再過半個月,黃體萎縮、雌孕激素下降,增厚的內膜便脫落,形成了月經。當本應落在子宮腔的內膜組織,跑到了子宮腔以外的地方,就形成了內膜異位癥。
在臨床上,內膜異位癥有很多種類型,如卵巢型、腹膜型、深部內異癥型、剖宮產疤痕和會陰切口疤痕型以及子宮腺肌病等。
如果經血倒流,經血里的子宮內膜組織通過輸卵管腔,回流至腹腔,落在了卵巢表面,就可形成了卵巢囊腫。如果子宮內膜組織因刮宮損傷內膜基底層而進入子宮肌層,就引發了子宮腺肌病了。

據統計,在育齡婦女中,卵巢“巧克力囊腫”發病率在10%左右。該病會引發痛經、不孕、慢性盆腔痛。如果囊腫體積過大,可能會自行破裂,引起急腹癥,甚至危及生命。如果有以上癥狀的女性,建議及時就醫檢查治療。

“得了巧克力囊腫還能生孩子嗎?能靠生孩子治好嗎?聽說很容易復發,為什么還需要做手術呀?”很多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在就診時,都會有類似疑問。
子宮內膜異位癥,也被稱為婦科“不死的癌癥”,臨床上以卵巢巧克力囊腫、子宮腺肌癥或腺肌瘤為常見。雖然它不會直接引起死亡,但只要女性的子宮內膜在正常剝落,月經來潮,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確實有復發的可能。只有不再有月經,內膜異位癥也就治愈了,所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激素依賴性疾病。
針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,目前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案。
第一種是藥物治療。
如果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直徑< 4 cm,可使用藥物治療。即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、孕激素類、復方口服避孕藥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藥物,后三者藥物抑制體內女性激素、抑制子宮內膜增生。用藥期間,子宮內膜不會脫落,囊腫會停止生長。
但要注意的是,因內異癥無法治愈,停藥后囊腫可能會繼續長大,藥物需持續使用到絕經或計劃懷孕時;生完孩子后,應盡快繼續恢復藥物長期管理。

第二種是手術治療。
如果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直徑≥ 4 cm,合并有不孕,且疼痛藥物治療無效,需要手術治療,可選擇腹腔鏡下手術或者超聲介入穿刺手術。
和其他婦科疾病不同,卵巢囊腫的術后管理非常重要,因為手術只能剔除看得到的病灶,無法切除看不見的內異癥。而且,每次月經相當于重復一次內膜的脫落異位,導致復發率居高不下,即使最權威的專家手術,復發率仍在10-55%左右。
卵巢囊腫的治療是場持久戰。如果像這位網友一樣做了手術,建議按照醫囑進行用藥物管理,以耐心和信心獲得更好的身體。

要注意的是,不同人群的術后治療方案也不相同。
有生育需求的患者,術后管理的首要目的是懷孕。但同樣是想生孩子的患者,如果其盆腔異位癥臨床分期I-II級,可以先備孕,手術做好后的6-12個月內是黃金懷孕時間,可盡快懷孕;如果分期III-IV期,術后需要先用藥一段時間控制病情,再備孕,必要時求助輔助生殖技術。
沒有懷孕需求的患者,術后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預防復發。如果處于分期III-IV期的卵巢囊腫,沒有很好的術后管理的話,復發率高達50-60%。

患者的獲益,是治療的的根本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,選擇手術方式或者藥物、介入治療。如果微創手術的方式不會影響治療效果,可以把身體美觀放到手術方案的考量中。
但如果一味追求傷口小,而患者盆腔黏連嚴重,囊腫體積又很大,手術時可能會導致切除病灶不徹底,或出現大出血等,就不應該盲目追求單孔手術等,應該根據醫生擅長技術能力、患者病情需要選擇手術方式,臨床上推薦多孔腹腔鏡下手術,否則就本末倒置,微創變成巨創了。
如果不明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,可以到浙江醫院子宮內膜異位癥微創介入聯合門診就醫,每周三下午,婦科、超聲科、放射科等多學科的副主任、主任級醫生聯合會診,盡可能最大化保護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,實現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早期診斷、精準治療、規范用藥、適時助孕和減少復發,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獲益,也最大程度節約社會衛生資源,造福更多患者。

